聯合報調查民眾對居住縣市生活環境滿意程度,花蓮縣、宜蘭縣和台中市最優,台北市和基隆市則評價最低。

一個城市是否讓市民感到適宜居住,有很多因素,包括地理條件、氣候、交通、教育、醫療和人文資源,乃至於城市意象和人情味等等。有些縣市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,譬如花蓮和宜蘭,自然吸引一批喜歡好山好水的居民,也因此宜維持低度發展。台北市的滿意度雖低,但仍有很多外地人往台北移入,因為充滿就業機會和各種社經資源。

台北市早年缺乏整體規畫,公共設施不足,綠地面積不夠,違建充斥,市容醜陋。這些硬體條件近年來改善甚多。而另一方面,很多外來觀光客讚美台北的人文素質,認為是個友善的城市。甚至如作家舒國治寫「台北的歡樂角落」,說這個城市粗看「不夠軒昂」,但深入探索會感到「是一個讓人會有驚喜的地方」。可見得一個適宜居住的城市,要讓市民能各取所需,並非單一方面的加強建設就能解決。

這也提醒了主政者一個問題:最近頗受矚目的「都市更新」,如果慢慢地只是變成了「改建」的代名詞,未必是好事。從政府到民間,別忘了,「都市更新」不只是改建老建物、蓋起新大樓,而是要活化老社區,讓生活機能更完整,也讓都市生活「新舊並蓄」的部分存在於市民集體記憶之中。如果照現在「都更等於改建大樓」的論述,甚至推銷「都更是房價翻漲的保證」,只知把老社區改建成高樓,市民生活更推向「水泥叢林」,則台北市只會越來越不適合居住!

香港電影「歲月神偷」獲獎,由於是在香港上環地區的永利街取景拍攝,引發了保留這條街上十二棟老建築的文化運動,傳為「一部電影拯救一條老街」的美談。台灣也有電影「艋舺」熱賣,引起大家對艋舺老社區的關注;「一頁台北」裡亦呈現了很多台北人平常沒留意的都市美感。但這些電影不該只為城市行銷所用,接下來應引發市民參與,每個人都以「愛自己的城市」的心情注入更適宜居住的特質。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~~聯合晚報社論 2010.05.1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power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